Search

【與病毒和平共生?】

經過15個月後,我終於重返餐廳室內用餐。
  • Share this:

【與病毒和平共生?】

經過15個月後,我終於重返餐廳室內用餐。

喝下第一口蛤蠣拉麵湯頭時,內心五味雜陳。新鮮Q彈的拉麵當然現吃的好,這樣一微小而艱難的心願,在超過一年的等待,總算實現!

回歸室內用餐的感覺很mix,一方面為這樣的小確幸而感激,比方說再也不必在風大的夜晚追逐飛散的餐巾紙,也不用在車上毫無情懷吃冷掉一半的外帶食物。

但吃完拉麵回到家,希望和憂慮夾雜的情緒,隨即出現,這種矛盾隨著美國CDC最近的防疫政策而加深。加州政府公布,6月15日起,全面接種疫苗的人在室內可以不戴口罩,但對於保持社交距離的細則尚未交代。

美國華人似乎普遍對於此政策保留存疑態度。上週排隊接種第二劑疫苗時,我內心略為激動,感覺參與了人類公衛史上歷史性的一刻。但美國接種疫苗的速度已在過去幾周內大為下降,有的州祭出打疫苗給你$100美金的incentive,如何讓疫苗接種站走進社區更為便利,不需採取預約制度,是拜登政府下一步的考驗。

雖然目前美國感染數緩慢下滑,但疫苗接種速度變慢,加上6月中之後的「No Mask」政策,和隨即而來的7/4國慶日(=老美BBQ烤肉、聚會開趴),個人對美國暑假之後的疫情其實並不樂觀。我想,美國政府和人民早已對時而鬆、時而緊的防疫步調非常習慣了,有些納帕酒莊乾脆以不變應萬變,不管政策怎麼改,只開放會員預約品酒。

反觀台灣疫情迅速升溫,看到家人朋友WFH、照料孩子上網課,餐廳和健身房自主性歇業的照片,眼眶都濕了,心疼之餘,對於家鄉防疫速度之快(跟美國相比),也頗感佩服!一年多前開始,美國便進入這樣的情況,而且很多州封了又開,開了又封,然後再度開放。

我不知道美國人是否已學會與病毒和平共存,或者,它會像流感一樣持續伴隨著我們,然後半年之後,我們得接受第二次注射,再次集體Work from Home?

/
__ 追蹤Instagram看美式生活花絮
instagram.com/sjbonjour
__ 大疫時代,不妨聽個Podcast
bit.ly/30pjnru
__ 訂閱Medium專欄文章
https://sjbonjour.medium.com/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尼可Nicolle- 矽谷,Bonjour!創辦人、「你Ker這樣說」音頻節目主持人。
View all posts